凭着凶猛的打拼,2001年,复星集团及其资产关联企业总销售额已达303亿元,总资产198亿元,净资产87亿元,纳税总额8亿元,并已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为主导,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共同发展的企业格局。郭的扩张对象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非要行业龙头不可。复星旗下曾有一家医药企业,每年利润率不错,但是郭看它很难做到更大规模,就把它转手了。或许,这是郭的追求完美之处,但是,这种似乎"偏激"的价值取向无疑使郭的扩张更具杀伤力。
4、资本运作强于实业
可以看出,复星集团今后发展的重点,首先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控制力,实现规模经营。频繁的收购各类不同的生产经营企业,被业内人士指为"不突出主业"的复星,除了疫苗生产外,其产业结构中实业部分的建设力度远远慢于资本运作的速度。复星实业的内部人士说,从股市上募集的资金比较充足,这些钱将大部分用于对有潜力企业的并购上去。笔者通过分析:复星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力远远强于实业,当然复星的产业运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建立在产业运作基础上的复星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90%都是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的,这一点与香港的李嘉诚有像似之处.复星集团之所以能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资本大鳄,关键在于复星集团能把握好资本运作与产业运作的分寸,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私募基金,更重要的是在股市二级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不像德隆那样过分贪婪,知道资本市场的进退时机,能把股市每个波段的利润及时兑现.这种能整合产业,保持产业运作能保本或有点利润,然后以资本运作的高利润来进行集团的扩张思路,才是资本大鳄所为.
四.中国人经历的五次发财良机
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这一政策造就了中国的第一批富翁,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中国的赤贫阶层,他们靠从事运输、贩卖等发了财,另一部分是高干子弟及亲属,他们缘于对政策的准确领会,因而比其他人更早地把握住了机会。
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对个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提出了知识分子可以下海经商、办民营企业等政策导向,那些离退休下海的人,以及像郭广昌、梁信军这一类知识分子中的赤贫阶层抓住了机遇。
第三次是1999年后,美国人开始买中国的帐,以风险投资为领头羊的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像王志东、张朝阳等网络英雄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第四次则是在2001年7月以后,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机遇,中国政府一改以往对上市的审批制,实行核准制后,像朱宝国、王文京等一批中国企业家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第五次的机遇,2006年之后,中国政府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政府会再次划定一个界线,哪些企业是对外开放的,哪些企业是对内开放的,在2006年至2016年这十年的时间里,国有资产会进行一次新的调配,那些有资本运作头脑的人将会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