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下跌给价值低估的形势造就了很好的时机,所以总的来说,和去年相比,我们的投资组合在价值低估的形势下相对于实业投资来讲比例失衡。可能对于“实业投资”一词的解释是状况良好,“实业投资”就是一项依赖于具体公司的盈利行为,而不是像证券投资那样通过购买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从而获利的行为……1956年年底,我们总的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之间的比率为70∶30,现在的比率为85∶15。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每当股市暴跌时,投资者更容易发现过去曾经错失的投资良机。这时,如果手中有足够的现金,就可以随时打短差。打短差也是一种投资策略,并不违背长期投资理念。长短期投资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
巴菲特在1958年2月6日写给股东的一封信中,详细分析了1957年股票市场的综合行情以及巴菲特有限公司的经营行为、经营成果,并对这种经营成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他认为,当时的美国股市行情总的来说,股票市场价格已经高于内在价值了,由此判断,今后无论什么样的股价都会大幅度下跌,为此必须调整投资组合。
巴菲特的对策是,利用股市下跌形势调整持股比例。例如1956年末,巴菲特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的比例为70∶30,而到1957年末这个比例就变成了85∶15。很明显,实业投资的比率下降了、证券投资比率上升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这表明巴菲特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股票市场上打短差去了。
他举例说,巴菲特有限公司1956年成立了3家合伙公司,当年末3家公司的净值分别增长了、、25%。容易看出,前两家公司的增长率差不多,后一家公司的增长率却特别高,这是为什么呢?
巴菲特分析说,实际上这表明在短期投资中运气的重要性。第三家合伙公司1956年做了一笔投资,而当时正处于股票市场最低谷,有好几只非常值得投资的股票可供选择,于是他从中精心挑选了一只股票重仓持有,饱餐了一顿利润。
而前面两家合伙公司成立较早,它们早就在其他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这时候虽然它们也知道有很多股票非常值得投资,可是苦于手中没有富裕资金,所以只能望股兴叹。
巴菲特由此总结道,一般来说,所有的合伙公司都会在同一种证券上进行投资,并且投资数量也大致相同。可是这些公司在投资业绩方面的差异却很大,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在股票市场上的不同层次、不同时间都能赚到钱,关键是看股市下跌、股票内在价值相对高昂时的投资比重大小而已。
懂得了这一点,读者就容易发现,每当股市下跌时,巴菲特的股票投资业绩反而要好得多,这几乎成为一条规律。也正因如此,巴菲特经常说他实际上是喜欢股市下跌的。表面上看,股市下跌能够让他买到更多、更好的股票,实质上却是股市下跌之后他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他说,在任何一个阶段,他的主要兴趣都是让股票无所作为,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他宁可股价下跌也不愿意它上升。
巴菲特的各种投资理念可以说和绝大多数中国股民完全相反,但实践证明了他这种做法的正确性,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在这封信中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他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投资组合在1957年年底所呈现的价值要比1956年年底好得多,这取决于市场普遍较低的价格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得到那些只有通过耐心等待才能得到的估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证券这一事实。”
国内有人总结说,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的策略说穿了根本不看股市有没有见底,而是一心只盯着他想要的好股票、那些想买入的好公司本身。在股市下跌过程中,这些股票的价格慢慢地让他感到满意,而他手中又有早已准备好的巨额资金,投资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好比他本来就想去超市买几样东西的,正好赶上减价促销,他觉得价格很不错,而东西还是原来那东西,所以就高高兴兴买下了。至于明天这东西是不是还要跌价,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以巴菲特2008年投资的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为例。高盛集团在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业务竞争优势最明显、业绩投资回报率最高,管理层也非常优秀。同样的道理,通用电气公司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巴菲特原来就和该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关系非常好,现在杰克·韦尔奇虽然卸任了,可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管理层非常优秀,而巴菲特对这一切也非常熟悉。
可以说,巴菲特早就看好这两家公司了,现在买入的价格又非常合理,因此他手中握有的巨额资金这才毫不犹豫地掏了出来。【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许多投资机会是等来的。为此,一方面要耐得住性子等待,另一方面要准备足够的资金。他相信,股市的下跌会给价值低估的股票创造很好的买入良机,这时候关键是要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