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看见大机会的市场。事实印证了私募精英的敏锐看法。短短的半年时间,沪市指数由1000点涨到1700点,抓住机遇的英杰们赚的盆满钵溢。在这轮行情中,精英私募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达到了200%以上,部分精英人物在这半年中的个人收入更是比此前的一辈子还要多上了许多。
2006年的股市给予了耐心的坚韧者以丰厚的回报,也再次证明了华尔街的经典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
在这次丰厚的回报来临前,中国的私募基金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在2001年时全国有影响有规模的私募基金,也就是规模在五亿元以上的私募基金超过百只,经过此后四年的大浪淘沙,2005年底,全国剩下的能够正常运营的精英级私募基金已经不到那时的十分之一了。但就是这十分之一的精英终于笑到了最后。私募基金的顽强生命史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的一种集合投资。
国内主要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3~1995年
1993年之前,沪深交易所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该时期政策法规禁止法人机构购买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这造成了全国的投资高手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此前这些个人投资高手在原始股的认购上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1993年,政策法规开始允许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买卖二级市场股票,为了解决自营技术与自营责任的问题,一些负责自营的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与部分职业大户形成了二级市场的联盟,最为典型的是部分民营机构在一些大券商的扶持下高速发展壮大。战场上形成的友谊最珍贵,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互惠互利的信任关系,而部分大券商和信托公司的角色亦转换成代理人,把部分大客户的资金中介交与私募基金进行投资。此时,市场上的最活跃股票基本上由私募基金创造,比如说1994年逆势暴涨的牛股苏常柴与界龙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