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估值法的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E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
1PE估值法
PE,即Price/Earning pershare。是指股票的本益比,也称为“利润收益率”。本益比是某种股票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所以它也被称为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市盈率)。市盈率PE分为静态PE和动态PE。静态PE为股价除以每股收益(年),动态PE的计算公式是以静态市盈率为基数,乘以动态系数,该系数为1/[(1+i)n],i为企业每股收益的增长性比率,n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存续期。
市盈率把股价和利润联系起来,反映了企业的近期表现。如果股价上升,但利润没有变化,甚至下降,则市盈率将会上升。一般来说,市盈率水平为:0~13 即价值被低估;14~20 即正常水平;21~28 即价值被高估;28以上即表示股市出现投机性泡沫。
PE是一种简洁有效的股票估值方法,其核心在于每股收益(E)的确定,因为每股收益直接决定当前PE值。
从直观上看,如果公司未来若干年每股收益为恒定值,那么PE 值代表了公司保持恒定盈利水平的存在年限。实际上保持恒定的每股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每股收益的变动往往取决于宏观经济和企业的生存周期所决定的波动周期。所以在运用PE 值的时候,每股收益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由此也衍生出具有不同含义的PE 值。每股收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历史的每股收益,另一个是预测的每股收益。历史的每股收益可以用不同每股收益的时点值,可以用移动平均值,也可以用动态年度值,这取决于想要表达的内容。对于预测的每股收益来说,预测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在实际市场中,每股收益的变动趋势对股票投资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股本总数(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总和),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中报或年报,倒推算出该股股价,即P=PE×E。但必须注意,并不一定每股盈利越高就越好。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A股票:
利润100万元,股数100万股,10元/股,总资产1000万元
利润率=利润/总资产=100万元/1000万元×100%=10%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股本总数=100万元/100万股=1元/股
B股票:
利润100万元,股数50万股,40元/股,总资产2000万元
利润率=利润/总资产=100万元/2000万元×100%=5%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总股数=100万元/50万股=2元/股
这样看来,B股票虽然每股收益大于A股票,但其利润率却很小,成长性不高。
一般的理解是,PE值越低,公司越有投资价值。因此在PE值较低时介入、较高时抛出是比较符合投资逻辑的。但事实上,PE法并不适用于具有强烈行业周期性的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大多数投资者只是关心PE值本身变化以及与历史值的比较,PE估值法的逻辑被严重简化。逻辑上,PE估值法下,绝对合理股价P=每股收益×PE;股价决定于每股收益与合理PE值的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PE值就会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出现上涨;高每股收益成长股享有高的合理PE,低成长股享有低的合理PE。因此,当每股收益实际成长率低于预期时(被乘数变小),合理PE值下降(乘数变小),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小,股价出现重挫,反之同理。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股价出现暴涨或暴跌时,投资者往往会大喊“涨(跌)得让人看不懂”或“不至于涨(跌)那么多吧”。其实这并不奇怪,是PE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PE估值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不适合所有公司。它适用于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企业,如公共服务业。不适用于周期性较强的企业,如一般制造业、服务业;每股收益为负的企业;房地产等项目性较强的企业;银行、保险和其他流动资产比例高的企业;难以寻找可比性很强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产业转型频繁的企业。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每股收益就可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可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