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巴菲特在投资人疯狂抛售持股的时候开始出动了,他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他中意的
股票,并以一个理想的价位吃进10多亿美元的"可口可乐"。不久,
股票上涨,巴菲特见机抛售手中的
股票,大赚特赚了一笔。
在大家认为空头市场的时候,巴菲特并没有卖
股票换现金,也没有袖手旁观。他眼中所看到的尽是机会,而其他的投资人只看到恐惧。
当然,他的投资生涯一半是等待机会,还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和学习。出手的时候仅仅是他完成的一点作业。而我们普通投资者投资证券市场往往喜欢做"蜂拥而至"里的"那一只蜜蜂",不喜欢做孤独等待出击时刻的"猎鹰"。风平浪静的时候不下水,大浪淘天的时候跳进去,结果就是淹不死也呛了半条命。
(5)在别人小心谨慎时勇往直前。
真正的投资者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谨慎恐惧的态度。而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谨慎的时候他们勇往直前。
巴菲特是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当巴菲特在20世纪80年代购买通用食品和可口可乐公司
股票的时候,大部分华尔街的投资人都觉得这样的交易实在缺乏吸引力。
当时多数人都认为通用食品是一个不怎么活跃的食品公司,而可口可乐给人的印象则是作风保守,从
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是缺乏吸引力的。但是在巴菲特收购了通用食品的股权之后,由于通货紧缩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加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增加,使得通用公司的盈余大幅增长。在1985年菲利普摩里斯(美国一家香烟制造公司)收购通用食品公司的时候,股价足足增长了3倍。在伯克希尔1988年和1989年收购可口可乐公司之后,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了4倍之多。
在其他的例子里,巴菲特更展现了他在财务恐慌时期,仍然能够毫无畏惧地采取购买行动的魄力。1973年-1974年是美国空头市场的最高点,巴菲特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公司;他又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面临破产边缘的情况下,将它购买下来;在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时候,巴菲特又大举进场购买它的债券;在1989年垃圾债券市场崩盘的时候,这位股市"大佬"收购了许多奈比斯科公司的(美国一家极大的饼干制造公司)高值利率债券。巴菲特说:"价格下跌的共同原因,是因为投资人抱持悲观的态度,有时是针对整个市场,有时是针对特定的公司或产业。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商业活动,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的态度,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所制造出来的价格。换句话说,理性投资者真正的敌人是乐观主义。"
另外,巴菲特并不会因为市场价格的改变而停止收购行为。虽然偏高的市场价格可能使得交易额减少许多,但是巴菲特还是能够发现吸引他的公司,进而收购它的
股票。当市场价格下跌,多数投资人普遍持悲观态度的时候,具有吸引力的交易数量将会增加。
巴菲特在1979年写了一篇名为《在股市已经一片看好声中,你将付出很高的价格进场》的文章。当时的股东权益的平均回报率是13%,债券的利率则在9%~10%之间变动。然而,绝大多数的退休金经理人选择购买债券而舍弃
股票。1972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1%,在此期间,巴菲特注意到,退休金经理人将出售债券所筹得的资金大量投入股市。1972年-1979年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巴菲特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在1979年的时候,投资组合经理人感觉到,既然无法了解短期的趋势,最好还是别碰
股票为妙。巴菲特表示,虽然这样的心态并非全然错误,但我们仍需承认下面两句话:"未来的情况你永远都摸不清。""在股市已经一片看好声中,你将付出很高的价格进场。"
优秀的投资者并不预期
股票市场的涨跌。如同巴菲特所指出的,了解其他大多数人的想法,并不能够代替自己本身的思考。想要获得大量收益,你就得小心评估各个公司在经济面上的基本特质。然而热情拥抱目前最流行的投资方式或情报,却无法保证你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