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欢迎市场下跌,因为它使我们能以新的、令人感到恐慌的便宜价格买到更多的股票。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当股价跌到“非常有吸引力”时,就是买入的好时机。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2年年报中,提出了买入股票时怎样认定股价是否合理的标准。他认为,“有吸引力的”股价应当具有“充分的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充分的安全边际”的股价,对他来说才是“有吸引力的”。
巴菲特当时是这样说的:他们的股票投资策略与15年前(1977年)年报中提到的完全一样——选择股票投资对象时,采用的是与整体收购一家企业完全相同的策略,即:①对这家公司有深入的了解;②这家公司有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③公司管理层诚实、能干;④买入价格非常有吸引力。
唯一不同的是,与15年之前的投资策略相比,其中有一条发生了改变,这就是第四条:过去提的是“有吸引力”的价格,而现在提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
那么,什么样的买入价格对巴菲特来说“有吸引力”或者“非常有吸引力”呢?他说,绝大多数证券分析师认为是“价值”和“成长”,但实际上,许多人把这两个术语搞混淆了,这就像穿错了衣服一样可笑。
他说,“价值”和“成长”是一对矛盾的投资策略。虽然这两种策略在关键时候相互一致,例如公司成长性总是其内在价值评估的一部分,它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力有时候是正面的,有时候又是负面的;可是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两者之间是对立的。
巴菲特认为,在许多时候“价值”这一术语是多余的——试想,如果股票投资不是为了寻求足以补偿投资成本的行为,那么还有什么能称之为“投资”呢?如果买入股票的价格比内在价值高,而投资者希望的只是将来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只股票,这种行为只能称之为投机,而不是投资。这种投机行为虽然不违法,也不能说不道德,但却不可能发财致富。
而公司的成长性,只有在具有新增投资具有诱人的回报率时,才能使投资者获益。例如,上市公司投入1美元,能够使它的长期市场价值增加1美元以上,这时候才会体现出成长性来。否则,就只能称之缺乏成长性,或者干脆就叫负增长。对投资者来说,这不但没有回报,而且还会损失利益。
纠缠于“价值”和“成长”等术语是非常枯燥无聊的,为此巴菲特选择了另一条简单的道路,只需掌握两条简单法则:一是只买自己能够了解这家上市公司业务的股票;业务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公司,这种股票就不买。二是在前者基础上,股价必须具有非常有吸引力的安全边际,即相对于公司内在价值来说,这个价格非常之低。
根据后面一条法则,巴菲特认为,如果自己要买的股价在不断下跌,这应该是一条好消息,因为这会降低自己买入股票的成本。不但如此,股价不断下跌,还会使得伯克希尔公司所拥有的主要投资对象会以更低的价格回购自己发行的股票,从而间接受益。
例如,巴菲特2007年下半年抛售中石油H股,就认为这时候中石油的股价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非常有吸引力”了。
他说,中石油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10年的石油价格。当油价在每桶30美元时,这只股票对他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可是到了每桶石油价格为75美元时,他的态度就没有以前那样积极了,而是持比较中性的态度。事实上,在他抛出中石油股票时,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75美元,向100美元奋勇进军了。
巴菲特认为,2007年中国A股市场的价格确实太高了,所以伯克希尔公司不会再投资A股股票,但会对中国A股市场的发展加以关注。如果放在两年前的2005年,A股市场的价格可能还是比较合理的。
他说,他之所以关注中国A股市场,是因为他的投资是全球性的,无论是中国还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股市,他都在寻找投资机会。确切地说,他是在寻找那种股价对他“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
【投资心法】只投资自己了解的股票。当这只股票下跌到“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时就可以勇敢买进了。按照这样的投资策略,股价跌得越厉害,你将来的投资回报就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