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公司还以严格控制支出费用闻名,内部的管理也是业内闻名的。各项投资都相当稳健,该公司的投资严格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合理的调配。并有一个经验丰富的金融班子始终为公司的投资把脉。公司把不到3%的固定到期投资放在非投资等级的有价证券上,同时,还拿出四分之三投资于短期投资或政府债券,低于2%的总投资资产投资于房屋贷款或房地产。这种很规范的投资模式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
不过火炬公司真正吸引巴菲特的,是它具备了一些高品质企业的特质,高权益报酬率、低成本结构、注重成本的管理结构、持续的高盈余,以及回购自家股票等等。从1986年起,火炬公司回购了超过三分之一流通在外的股份,表现出自身的强大实力,也给了投资人巨大的信心。火炬公司还于1990年,以63亿美元投标购买名气和规模都比它大很多的美国通用公司,虽然没有中标,但足以引起市场的哗然、震惊。人们对它的信任程度是不容怀疑的。
随着火炬公司稳健的成长,伯克希尔公司对它的持股量也稳健增加。市场已经多次验证投资火炬股票在平安性上不值得猜疑。
然而,也正应验了一句老话:市场无规律。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火炬公司的股票出现反常地变化。它没有像投资人预料的那样,在这次危机中再次脱险。相反,股价一直不断地下滑,导致最后的败局。这也出乎巴菲特的预料。事后得知,这是由于该公司关于疾病重症类,尤其是癌症的保险规定有所更动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市场的变化很快造成股价的下滑。就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被小小的漏洞击溃。
巴菲特很快在1993年底,卖出火炬公司股票的三分之一,以减少这件事情带来的不良反应。他依旧相信火炬未来的前景,事实上,火炬公司的股票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后,还是重新上涨。
一支强势股票的偶尔走弱,在投资中是常见的。一个投资者应该有着充分的准备。
无独有偶,往往那些被人普遍认为的弱势股票,包括被股评家和市场证实前途渺茫的股票,有时候也会走强。巴菲特投资的布朗制鞋、NPL公司、底特律国际桥梁公司、美国卡车公司等股票,几乎都是被投资者忽视的股票,最后都从弱到强,开创了奇迹,给巴菲特带来巨大利润。
最突出的是巴菲特投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CELCO)的例子,还曾经引起投资界广泛的议论。CELCO公司曾经是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之一。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曾经担任公司的主席。他使一家很小的公司,在十几年间一跃成为着名的保险企业。在20世纪的整个60年代,他是全美保险业的一面旗帜,其股票曾经创下每股40多美元的纪录。但是,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初期,公司新的管理层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经营陷入了困境之中。以后的挫折连续不断,使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一步步下滑,在1974年的时候,公司股价每股只有4美元。亏损接近亿美元。
这个时候CELCO公司的股票,在投资界是无人问津的。尽管格雷厄姆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还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再次振兴投资者对CELCO公司的信心。
在这只弱势股已经注定不会有任何起色的时候,巴菲特竟然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一出手就买下了50万股CELCO股票。然而,事情依然不顺利,由于公司管理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巴菲特购买之后,股票惨跌到了每股2美元的低价。不过,这没有击垮巴菲特的信心,他随后相继又多次投资高达近5000万美元。可是,由于保险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出售的保单已经无利可图,保险费率下降。在巴菲特投资很多年之后,CELCO公司还是继续亏损。巴菲特为此对公司管理层大举整改,并且,按照低成本运营的要求,重新调整了公司的规划。在巴菲特任命伯恩当公司总裁,依照他的要求,再次注资7600万美元之后,CELCO公司竟然在短短的六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变,股价每股上升了近9美元,终于逐渐恢复元气,走上正常赢利的道路。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一支股票由弱到强是需要艰难变迁的。巴菲特在CELCO公司股票的投资上,选择在它最弱的时候进入,共计赢利23亿美元,增值高达50倍。因此,巴菲特常常提示投资者,弱势股变成强势股也是完全可能的,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显示着判断市场是非理性的。
巴菲特在对待火炬股票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过于相信了市场,所以造成了投资火炬股票初期的损失。为此,他总是颇有感受地劝告投资人:市场不会按照你的意图而变化。没有任何一支股票是永远的强势股,也没有一支股票是永远的弱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