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况杰(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相当部分投向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导致资产价格膨胀。此外,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也使得大量外债没有考虑汇率风险。这些都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危机首先从泰国爆发。自1997年年初起,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货币贬值影响到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
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
而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1。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账和坏账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同时,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1?亚洲金融危机的特点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巴瑞·易臣格瑞在其《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一书中写道:
危机的发生是金融市场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金融市场是信息的市场,信息的本质是不对称性和不完整性。信息的到来无法预期,一旦信息到来,市场必须做出反应。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在这样大量的不对称信息和不确定因素直接触发下爆发的。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流动国际资本,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而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同时,这些国家本身存在一定的内结构性缺陷。如外债结构不合理,中短期债务较多,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
在韩国,财阀制度造成了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既拖垮了银行,又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在日本,当作为生产和货币供应量平衡因素的利率所具有的国民经济功能被剥夺后,信用膨胀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多,进而造成不动产和
股票贬值。1985—1990年,东京的地价翻了一番。投机活动,特别是用贷款的投机活动,也变得非常有利可图。在最景气时期,有超过一半日本大企业是通过投机获得了一半以上的利润。
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之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纷纷提高利率进行应对,日本却在国内资金极为富裕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超低利率水平,使其股价总额在两个月后达到世界股价总额的42%。
2?致命问题的暴露
发生在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某些一度被认为成功、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却暴露出致命的问题,也说明了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和资源掠夺型大企业制度的不足之处。
为了拯救亚洲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也担负了一个大国应该起的作用。可以说,通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政府和人民更有信心战胜这次的“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