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第四季度股市行情火暴,基金喜获超级红包。统计显示,278只基金2006年第四季度共实现净收益541.5亿元,同比增长119.79倍,环比增长2.41倍,创基金季度净收益之最。同时,偏股型基金在2006年第四季度的平均
股票仓位也大幅上升,达到80.49%,较前期上升了7.63个百分点。其中,积极配置型的基金
股票仓位上升最为迅速,由去年第三季度的62.73%一跃达到79.66%。基金在2006年四个季度分别实现净收益138.26亿元、409.74亿元、158.66亿元、541.50亿元,年度总净收益约为1248.17亿元,这一数字较2005年同期增加了1256.77亿元。与2006年的前三个季度一样,偏股型基金继续成为基金第四季度巨额净收益的最大贡献者。统计显示,积极配置型、
股票型、封闭式三种类型基金2006年第四季度分别实现净收益185.92亿元、179.07元、159.73亿元,合计实现净收益524.72亿元,占基金第四季度所实现的全部净收益的比例高达97%;而保本型、货币型、保守配置型、普通债券型、短债型五种类型的基金,其第四季度合计实现净收益仅有16.79亿元,对总净收益的贡献比例仅有3%。
2.从统计数据看,2006年第四季度基金持有的资产数额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保险业(持股市值854亿元)、金属非金属业(601亿元)、机械设备仪表业(454亿元)、食品饮料业(452亿元)、房地产业(404亿元)。五个行业的绝对配置资产占到基金在
股票上投资的六成之多。
一些
股票虽然不是所有基金集中持有的品种,但众所周知,某只
股票的股东越少,越集中,股东持股占该股的流通市值比例越大,
股票涨升的概率就越大。从2006年第四季度报告看,有200余只
股票被基金重仓持有,其中有25只
股票,基金持股占到该股流通市值的比例高达20%以上。在资产规模过百亿元的8只基金中,按照它们的持股总市值排序,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万科A等赫然在列。
3.基金重仓股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与行业配置比例相对应,基金在重仓股上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金融、钢铁、地产类
股票进入重仓股前列增多;另一个更突出的变化是基金重仓股向不同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
从基金重仓的这40只股看,金融、食品饮料、钢铁、地产股名列前茅,它们的代表有招商银行、贵州茅台、宝钢股份、万科A、中信证券等,成为基金不可割舍的对象。最引人瞩目的是,基金当仁不让地重点选择了各行业的优势企业,如中兴通讯、海螺水泥、金发科技、福耀玻璃、上海机场、三一重工等。
4.银行股和钢铁股成为新基金的投资"主旋律"。大多数基金的投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买入金融、钢铁和地产类股,以往市场不感冒的"大象股",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和太钢不锈等,反而成了基金的座上宾客,质优蓝筹股成为基金的首选。
统计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末278只基金共持股市值为2557.08亿元,而本期首次披露的18只新基金共计持股市值为733亿元,占到2006年第四季度总市值的28.67%,占去年整个基金投资总额的1/3。这18只新基金持有73只个股,合计持股数为32.88亿股,期末平均仓位达到86%,其中,仓位最高的汇添富均衡基金持股比例达到94.66%。持股比例达到90%以上的有5家基金。从增仓幅度上看,老基金与新基金的差距非常大。全部基金包括新基金在内的平均增仓比例为10.6个百分点,其中具有可比性的老基金的增仓比例为9.13个百分点;所有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增仓比例为7.6个百分点,其中具有可比性的老基金的增仓比例为6.6个百分点。在
股票型基金和积极配置型基金中,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增仓比例的差距还要大。
从2006年第四季度持仓来看,2006年第四季度基金整体持仓为77.56%,其中偏股型基金的仓位为80.49%,积极配置型基金的仓位为79.66%,
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为84.19%。与之相比,成立时间满5个月的基金平均仓位为76.10%,其中,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9.43%,积极配置型基金的仓位为77.52%,
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为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