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对于很多初玩者,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词汇,耳熟能详。陌生的是实质问题,一头雾水。我举个非常简单、贴切的例子,说明基金的本质。
有四个人都想炒股,甲太忙,没时间看盘,乙家里清贫,只能拿出一点点钱,不值得去学习复杂的炒股技巧,丙是风险畏惧型,心脏不好,受不了股市的大起大落。只有丁有时间、有胆量,又有技术。于是,甲乙丙一磋商,干脆都把钱交给丁去运作。丁不愿意白干,提出要赚取一定的手续费和提成,甲乙丙同意了。同时,这三人担心丁卷款出逃,提出要把钱放在银行托管,丁只有权下达投资指令,不能取款,丁同意了。丁的确出类拔萃,帮甲乙丙赚到了钱,芳名远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纷纷把钱交给丁,丁生意越做越大,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于是注了册,交了税,这就是基金公司了。丁就是基金经理,甲乙丙等成千上万的人就是基民,这些钱就是基金。专业优势确实存在,这必须承认。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准不能说是最高的,但绝对超过一般投资者。作为职业投资者的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团队的支持下,对于市场趋势会作出比普通个人投资者更为科学和理性的判断,并根据对市场趋势和个股价值的判断,作出投资选择。比如,2006年上证指数涨幅超过100%,但大多数投资者只是小赚,甚至有30%的个人投资者不赚或者亏损;与此同时,2006年窗体顶端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100%。这充分证明,职业投资者、专业投资机构有着业余投资人无可比拟的优势,投资基金的确可以成为个人参与股市的理想选择。
其实,基金不是什么新东西,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投资基金与时尚无关,只是一桩生意,做生意所需要的冷静、理性、果断等优秀商业品质,在基金投资上同样必要。
基金,18世纪末起源于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美国。基金刚开始,野心并不大,以稳健路线为主线,不求多大的收益。但20世纪60年代后,路线变化了,开始追求大幅度的赢利了,基金逐步从储蓄保值型走向价值增长型。20世纪70年代后,基金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据有关机构统计,1990—1996年,投资基金规模增长速度为218%。1992~1998年,在美国股票总额中,投资基金持有的比例由5%急剧上升到35%。1993年,在纽约交易所,个人投资仅占股票市值的20%,而基金则占55%。1999年,美国25万亿美元退休资产投资在基金。截至1999年底,全球约有10万亿美元的基金资产,其中美国基金的资产规模为7万亿美元, 超过其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总额。美国47%的家庭拥有基金资产,平均每个家庭的基金资产超过其家庭总资产的40%。1990年底,美国机构投资者在基金中的资产占共同基金总资产的339%,到1999年底上升到456%。在1946~1997年的51年间,美国基金资产增长了1500倍,速度确实惊人。这200年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扩张史,惊人的扩张力度。
以上的数据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事实,美国投资人投资股票基金的总额已超过银行的存款,表示大多数美国人已认识到银行利息并无投资的价值,因而转向长期回报率远超过定期存款利率的基金。
我国自1998年3月封闭式基金问世、2001年9月开放式基金诞生以来,截至2006年,基金业已经走过了8年的探索之路。经历过2004年年初开放式基金销售短暂的春天,也品味过2005年股票指数跌到1000点基金无人问津的苦涩,终于在2006年迎来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真正崛起。基金业的发展只有数年的历史,但现在已经拥有不可小视的规模与格局了。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按照2006年末基金份额和最新单位净值计算,中国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99645亿元,加上已经结束募集的大成积极成长基金和中欧趋势基金的百亿元以上新基金规模,中国基金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短短半年时间,就比2006年6月底的5114亿元基金资产规模翻了一番。统计显示,受益于基金发行市场的狂热状态,2006年7月份以来成立的55只开放式基金共募集了26493亿元,其中,嘉实策略增长、华夏优势增长、南方绩优成长、工银瑞信稳健成长、鹏华动力增长和长盛同智优势成长等6只新基金募集规模超过百亿元,支撑了新基金的发行规模。和以往老基金遭遇持续净赎回、基金资产规模增长只能依靠单位净值增长不同,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在持续销售和单位净值增长双重作用下,老基金资产增加额超过了22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从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1月26日,偏股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了60%,单位净值上涨带来了老基金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大比例分红、持续销售和基金拆分补充了老基金的份额,两类销售活动分别带来了600亿元和200亿元基金新增资产。
[yao_page]
中国证券市场16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数度的沉沉浮浮,终于在2006年破茧重生。资本市场创造的神话使平民也能成就梦想,而2006年,基金无疑在这个梦想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精彩的超值增长的传奇。年轻的市场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更年轻的基金行业用毋庸置疑的业绩证明了存在的价值。经历了8年痛苦与迷茫的中国基金业,终于在这一年绽放了异彩,投资基金不再神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了“基民”大军。不过,与很多快速发展的行业类似,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伴随证券市场的牛市行情,基金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线不断完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基金业绩屡创新高;另一方面,虽然基金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但广大的投资者对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品种的理解和接受度、对市场的理解、对基金收益的正确认识、对自我需求的定位、理财规划观念的形成等,与成熟市场还相差甚远。2007年开始,更多人关注基金的业绩是否还能续写辉煌?基金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指数逼近3000点,我们手中的钱该去向何方?我们无法留住过去,更不能预知未来。在这个充满传奇的投资市场里,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关于获得财富的理念是可以学习的,开始正确的基金投资之旅,分享中国证券市场最辉煌的年代。
关键的几个概念:
1基金的定义
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2基金的当事人
我国的基金依据基金合同设立,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是基金的当事人。
(1)基金投资者
基金投资者即基金份额持有人,是基金的出资人,基金资产的所有者和基金投资收益的受益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我国基金投资者享有以下权利:分享基金财产收益,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依法转让或者申请赎回其持有的基金份额,依据规定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查阅或者复制概况披露的基金信息资料,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发售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出诉讼。
(2)基金管理人
基金管理人是基金产品的募集者和基金的管理者,其最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负责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为基金投资者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基金管理人在基金运作中具有核心作用,基金产品的设计、基金份额的销售与注册登记、基金资产的管理等重要职能多半都要由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管理人选定的其他服务机构承担。在我国,基金管理人只能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
(3)基金托管人
为了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资产必须由独立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托管人保管,从而使得基金托管人成为基金的当事人之一,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基金资产保管、基金资金清算、会计复核以及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监督等方面。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只能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担任。
[yao_page]
3基金的特点
①集合理财、专业管理。基金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委托基金管理人进行共同投资,表现出一种集合理财的特点,通过汇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积少成多,有利于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降低投资成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管理和运作。基金管理人一般拥有大量的专业投资研究人员和强大的信息网络,能够更好地对证券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与分析。将资金交给基金管理人管理,使中小投资者也能享受到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服务。
②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为降低投资风险,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必须以组合投资的方式进行基金的投资运作,从而使“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成为基金的一大特色。“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科学性已为现代投资学所证明。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小,一般无法通过购买不同的
股票分散投资风险。基金通常会购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股票,投资者购买基金就相当于用很少的资金购买了一揽子
股票,某些
股票下跌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
股票上涨的赢利来弥补。因此可以充分享受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好处。
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金投资者是基金的所有者,基金投资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基金投资收益在扣除由基金承担的费用后的盈余全部归基金投资者所有,并依据各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额比例进行分配。为基金提供服务的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只能按规定收取一定的托管费、管理费,并不参与基金收益的分配。
④严格监管、信息透明。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中国证监会对基金业实行比较严格的监管,对各种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地打击,并强制基金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在这种情况下,严格监管与信息透明也就成为基金的一个显著特点。
⑤独立托管、保障安全。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操作,本身并不经手基金财产的保管。基金财产的保管由独立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托管人负责。这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对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重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