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连锁效应是非常可怕的。一则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质量下降,势必降低国有银行的贷款质量;二来允许
股票质押贷款入市,股市的兴衰跟中国金融业的命运捆成死结。
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成败正成为中国转型成功的分水岭。
证券市场化改革不能"叶公好龙"
"10年不讨论国有股问题是一个方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还有就是我们集合起这一代人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2001年秋,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豪情满怀地对我说。
1999年以来,随着基金黑幕、庄家吕梁、亿安操纵、三九挪用、银广厦造假等一系列事件被曝光,当泡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时,泡沫正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地破灭,恐慌在人们心中来回放大反射。2000年6月,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其后,在此双重作用下,2001年7月23日~7月31日的一周内,股市账面财富蒸发掉6353亿。资金链条陡然崩紧了中国金融业的神经。
中国再也不能对证券市场的结构型缺陷熟视无睹了。如果不能对中国股市正本清源,如果不能还其创造财富的本来面目,就只能坐视其黑洞效应越扩越大。2001年,中国114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比起1997年的0.24元已经下降了45.8%,也就是说其平均创富能力已经下降了45.8%(据《新财富》)。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说其正吞噬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成果也不过分。
从华尔街回来的刘啸东先生,对国有股的严重问题忧心忡忡。他说,如果上市公司国有股占了50%以上,公司治理是很困难的。大股东说了就算了,权力制衡就不存在,坐庄、关联交易等一切都会衍生出来。
一位来自华尔街的海归人士和一个中国内地的记者,基于对中国问题的共同思考,竟然很快相互应和起来。刘说,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那么接下来马上将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保障的问题,有上亿的人要退休,失业需要社会保障,需要大量的社保资金。那么最现实有效的来源是什么呢?从国有股的变卖或运作中来,只有当国有资产作为资产来流动,才能增值。而这正是我在1999年扬子改制之后的设想。
但现实的难题仍然无法逾越,那就是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减持国有股。从1999年扬子改制开始,这一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的股权转让,现在更因上市公司化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转让的定价成为国有股减持的矛盾旋涡中心。刘啸东说,如果人为地定价,总会产生分歧,为什么不能交给市场定价?比如利用衍生产品---权证,寻找一个各方认可的价格机制,如果走出这一步,什么都好搞了。我则拍案叫绝:不谋而合。这时间我也在思考国有股减持的方案问题,也曾想到这个办法---认股权证,因为我相信这是一个市场的办法,如果能够考虑到某支
股票的原有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对原有股东做相对应补偿的话,这将是考虑到各方合法利益,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
这是一个市场的方法,既然我们要搞市场经济,那我们就不能叶公好龙。
要把股市改造成财富创造的加速器
国有股减持悬而未决之后,若想盘活股市,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回避,宣布国有股减持搁置10年;第二种是必须正视,而在老庄家和新进入者利益博弈僵持不下之后,只有通过市场的方式达成妥协。
第一条道路走到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一,对当前中国所有股民和所有利益集团而言,保持僵持的现状,最后没有赢家,黑洞效应持续放大后,所有的人都会是输家,包括坚决狙击国有股减持的老庄家。因为当此轮股市泡沫破裂后,大多数老庄家深受重创,而中小股民也大多会失去对股市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陪老庄家玩下去的兴趣。老庄家们已被深度套牢,若上市公司业绩继续下滑,老庄家会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原因二,如果资本市场的双轨制问题不解决,外资不可能对另类的中国证券市场大规模投资,中国股市必然缺乏新的激活力量。原因三,当股市人气凋零之时,股市为国有企业融资的功能将大大衰落,国有企业也不可能是赢家。